close
因為我在部落格文章的「回應」中
引用了詞典學學者曾泰元教授的話
所以又得到朋友對於曾教授的相關訊息的回應
令我十分汗顏
我必須老實招供
我對曾教授一點兒也不認識(連他的暱稱是HUGO都不知)
之所以拿他的話來作自己的心情寫照
只不過是前兩天剛好讀完《詞典的兩個世界》這本書
其中有數篇文章是曾教授寫的
而我所引用的那段關於韋氏詞典的編纂故事的文字
恰好是很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部分
並不是我對詞典學有什麼基本素養
唉...................
其實這也是我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我並不十分清楚對於我所關注的領域的探究
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素養
換句話說
我不知道有哪些重要人物是我必須先認識的
有哪些著作或論文是我必須先讀過(甚至先讀懂)的
這讓我想起大學時代有些老師會為同學開出該門課程的"書單"
目前許多研究所的招生考試也會把"考試書單"公佈在網站上供考生參考
那其實是老師們對學生的體貼
把自己累積多年的求知經驗
用一張書單替同學理出所謂的"輕重緩急"
不過  即便現在有一份"日本語文研究所入學考試書單"
對我的意義會比較像是一張採購單或關鍵字搜尋結果
提供我相關出版品或學術論文的存在訊息
因為身為一個"素人"求知者
我所關注的問題焦點以及我現有的消化吸收能力
對於"書單"的需求必須要更"量身訂做"才行
甚至就像進行一場沒有藏寶圖的尋寶遊戲一樣
我必須先邁開腳步把草叢撥開成一條至少容得下我的身體通過的路
然後或許在某一個意外的地方
會得到關於下一步的方向提示
當然這當中的風險是很高的(很可能半途就被毒蛇咬死了.......)
可是樂趣也相對的很高
 
請容許我再次拿一位(噢不,居然是兩位)我不認識的人的文字
來作我此刻的心情寫照:
 
「好奇心是沒有止境的。你首先必須看見他者,才能觸摸到這個世界;
知道了這個世界,你或可初步了解自己。正如愛書也很會讀書的唐諾
所言,下一本書就藏在你此刻正讀著的這本書裡面,而這種動力基本上
是非功利的,沒有人要你這樣,你也不一定要證明什麼,你只知道,
唯有通過這種非常私我的、綿密的內在對話,你才會感覺你像個完整的人。」
                                      
(摘自《越讀者》代序〈學校沒教的事〉吳繼文   網路與書 出版/2007.05
 
【今天的新發現】
剛剛在"衝浪"的時候
不小心撞到這一篇文章
 〈台灣之日本研究的困境與改善〉
作者為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何思慎
初稿發表於2004年5月28日
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主辦之
「台灣的日本研究回顧與展望國際研討會」
對於我了解目前台灣的日本研究現狀
又是一大幫助
請各位前輩們   哪舞鹽ㄟ蕩參考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腳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