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一屆都會遇到這樣的學生
不把注意力放在你要給他的課程上
因此也沒能掌握最基礎的課程重點
但卻在每一堂下課或者上課中
提出與課程無關卻超乎目前學習程度的問題
 
這學期班上又有這樣一位老先生
可能是年輕時代接觸過日語吧
所以想來這堂課裡重溫舊夢
老先生與其說是來學習
不如說是來秀一下自己的日語程度
因此每一個單字或是例句
他都搶先在老師示範之前唸出來了
(儘管他的聲調蠻"台"的)
而老師提醒同學要特別留意的語感和使用習慣的差異
老先生可是從來沒聽進耳裡
彷彿他年輕時接觸的那套說話方式
成為他心目中唯一的"標準日語"
他無法接受同一件事情有很多種表達方式
而且表達方式的不同會影響訊息的傳遞品質
 
或許是現代白話中文的使用
本身就已經很粗糙了
所以同學很難理解
為什麼日語的說話方式有那麼多微妙的禮貌層次
同學最常發出的疑問(或者說抱怨)是
既然這樣講就可以通了 為什麼還要記其他的說法
 
我的班級目前都還處於入門基礎階段
(還沒有進入動詞的型態變化)
所以嚴格說起來
還沒有自行運用辭典求得答案的能力
我的教學目標
就是要讓每一位學習者能夠具備自己找答案的能力
所以在入門基礎階段首要把握的
是跟隨老師的腳步循序漸進
確實跨過第一個門檻之後
才有條件來做橫向的發展
或者繼續邁向下一個門檻
 
雖然大多數的學習者都掌握了這個學習原則
可每一班總會出現一兩個自作聰明的傢伙
用百米賽跑的格局來面對馬拉松賽
每一堂課都拿一些跟目前課程內容無關
而解釋起來卻需要同學具備三五個月或是一年兩年的先備知識
才有可能聽懂的問題來"考"老師
老師若不回答他
他或許就對老師的日語程度起了懷疑
老師若回答了他
又失了教學的焦點
 
而且履試不爽的是
這類學生因為腦容量已經被自己原先存放的東西塞爆了
無法再裝入更多的東西
所以了不起上過一學期的課之後
他們也覺得自己的日語程度在"初級班"裡得到充分的優越感了
因此從此也停止邁向下一個階段的"學習"
或許過了幾個月或是幾年之後
這類學生又會再找一個"初級入門班"來滿足自己的表現慾吧
 
我想
為了讓真心想學習的同學
以及純粹來"秀"的同學
都能了解老師的教學方針
我還是必須重申這一段話:
 
わからないところがあったら、まず自分で調べてみてください。
調べ方自体がわからないなら、それは別の問題だと思いますが、
調べても調べても答えが見つからない場合は、
始めて先生に答えを求めるか、
先生に調べ方をチェックしてもらうか、
その質問を暫らく置いておいて、
答えが出てくるまでの必要な知識を先に学ぶほうが正解だと
思いませんか。
先生はこれからはこのような無料の『辞書サービス』を
提供し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貓腳印 的頭像
    貓腳印

    貓腳印

    貓腳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