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剛讀到這則新聞:
日本硫磺島正名 恢復原本讀音
2007/06/21 02:20記者:彭木芳
(法新社東京二十日電)
日本近代學童學到二次大戰太平洋戰爭中發生最激烈戰鬥的硫磺島時,
原本都將島字唸為Jima,如今要改為原來的日文讀音To,
因為日本國土地理院已經更改硫磺島的官方讀音。
硫磺島位於東京南方約一千兩百公里,島上覆蓋著硫磺沈積物。
島名的意思依舊是「硫磺之島」,但漢字「島」的讀音改變。
島上居民原本稱硫磺島為「Iwo To」,直到一九四五年這個島進入歷史教科書為止。
國土地理院本週發布聲明表示,應先前島民的要求,
「委員會研究修訂後,決定恢復原先硫磺島的讀音」。
可能許多人剛讀完這則新聞時的感覺和我一樣
會覺得日本人真是"龜毛"
「島」字不管讀成音讀的「TO(とう)」
或是訓讀的「SHIMA(しま)」(音變之後讀成「JIMA(じま)」)
意思都沒有改變 一樣是「島」
為何要如此"斤斤計較"呢
不過
在讀過底下幾則相關的新聞之後:
「硫黄島」は「いおうとう」、戦前からの呼称に統一(読売新聞) - 2007年6月19日(火)0時33分 - 社会 |
雖然對這個事件的背景及內涵我沒有更多的了解
卻想試著從兩個角度來體會原島民要求"正音"的心情
一是歷史源流的追溯
一是主體性的主張
儘管在二次大戰期間美國以「IWO JIMA」稱呼該島
並使得此稱呼就此以訛傳訛沿用至戰後
甚至最近又因為「來自硫黃島的信」等賣座電影的宣傳
而讓「IWO JIMA」一稱聲名大噪
事實上
硫黃島的原居民一直都是以「IWO TO」來稱呼自己的居住地
所以這個看似吹毛求疵的「正名(音)」擧動
對硫黃島的原居民而言卻著有不可藐視的意義
他們並不會因為自己的故鄉用了一個訛稱而出名
大家就願意放棄本名 將錯就錯 甚至還沾沾自喜
就連一個用字未改只有「音」「訓」讀音之差的島名
島上的原居民們都要如此堅持了
身為台灣人的咱們怎麼有資格嘲笑人家"吹毛求疵"呢!
【補充】
朝日新聞這一篇記事講得更詳細
朝日新聞 18日19時46分
敬請參考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