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發現自己常常借部落格發牢騷
實在是不太健康的做法
不過   與其每天出去和人雞同鴨講
我還寧願陶醉在部落格的虛擬對話裡
(儘管自己很清楚瀏覽的人次屈指可數
而且多半是人家誤觸或不小心連到這個頁面的......)
 
今天早上去和縣內的某公家單位打交道
回來之後一肚子疙瘩
如果要發這一頓牢騷又得交代一堆事情的來龍去脈
所以幾度打開部落格編輯頁想要一吐為快
卻又覺得意興闌珊
或者說  深怕情緒又再度沸騰起來
 
所以我就省略了事件內容
純粹發表感言
 
首先讓我感觸最深的是
儘管當前台灣人的基本學歷已經快要從義務教育階段
攀升到大學畢業甚至碩士學位了
不過   在我有限的視野範圍內
總還是深刻的感覺到「民智未開」的可怕
主要是因為
「沒有人感覺到"無知"會對自己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不便」
(更悲觀的說   有知的人反而處處不便)
換句話說
物質生活的優劣與腦袋裡所裝的知識學問的多寡沒有正相關
而在物質層面上居於社會中上階級的人士
也沒有致力於發展精緻文化   提升精神層次
因此「知識無"用"論」仍然普遍存在大眾的思維裡
看輕知識
藐視知識
誤解知識
誤用知識    的情形仍為常態
此種社會風氣和思考習慣可能導致的災難
就如同科學家一直在呼籲大家關注的地球暖化問題一樣
其實災難早就以各種型態襲來了
可是在土石流還沒有淹到自家門口之前
大多數的人還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
在"無知"還沒有徹底瓦解多數人眼前享有的物質生活之前
沒有人會肯謙卑的、專注的、扎扎實實的求知
 
第二個深刻感觸其實是承接第一個感觸而來
因為眼前大多數台灣人的物質生活優渥
而物質條件同時又為人帶來社會地位
以致於對於肉眼看不到的知識價值無法給予認同
所以求知的動機不強
即便有求知動機者
亦多半急功近利
對於"肉眼可見的立即效用"相當計較
但是對於學習對象及內容的可信度卻很少懷疑
而且害怕處理沒有標準答案或者答案要自己找的問題
害怕一綱多"本"(不管教的人、學的人  全都把"本"誤解為"教科書"了)
害怕多買一本字典
害怕多看幾本同樣主題的書
 
今天學生對我說:
「老師,我寧可相信一本自己看得懂的"壞書"(指錯誤百出的書),
也勝過去讀一本自己看不懂的好書。」
這句話讓我無言以對
只覺兩眼發昏   後腦勺發脹
我想我得多增長一些智識
才有能力來分析這句話的邏輯
 
我想我今天可能太累了
或許先休息一下
再回來整理思緒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貓腳印 的頭像
    貓腳印

    貓腳印

    貓腳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