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假說沒機會讓我好好講

要不然這可以更釐清文脈指示的表現說.....

至少可以知道為何所有的語言表現(無論是文章或談話)

都存在著所謂的「読み手意識」了

因為有「読み手」的存在

所以才需要「指示」表現

否則「話し手」可以隨時、任意跳至「現場」「現時」

就通通只剩下「コ」系的概念了.....

 

花了很多時間思考的報告內容,昨天講完之後,發現大家的反應不如預期,尤其我自以為是精華部份的假說,完全被忽略,結果問題又被推回原來的渾沌狀態,超沮喪的........老師說我總是去關注延伸的問題,而他希望課堂上談的是基本的部分,關於這一點我覺得有點冤枉,因為我自認為費了那抹大的心血,就是要釐清"基本"是什麼,問題是基本談完之後,卻發現還有太多無法解釋的現象,無法演繹,所以我才要試著歸納呀.......而且該提的基本我都有提到啊! 難道我還錯過了什麼嗎? 有的話幹嘛不補充咧? 總覺得上每堂課自己都像個傻瓜一樣拚命挑心挖肺,然後根本沒人鳥我,有時候還要被誤解我在求表現之類的,超無聊的,你祖母我已經七老八十了,要的東西不會跟你們一樣啦,請不要擔這種無聊的心,好嗎? 唉......

 

文脈指示 【補足資料④】:会話文(対立型)vs.説明文(融合型)―蕾蕾的假説

会話文

u     「話し手」與「聞き手」在言語文脈中的位置是相對或對立的(対立型),雙方的對話如同傳接球(キャッチボール)

u     當球(指示対象)由對方(ソ)投向己方(コ)時,要以「ソ」來指示該球。

u     當球由己方投給對方之後,球便落入對方的勢力範圍内(縄張り),己方一樣必須以「ソ」來指示對方回傳的該球。(*除非對方以記憶中的另一顆球,取代原先傳接中的球,己方就有可能以「」來指示回傳的球)

u     己方把球投出去之前,並不需要特別指示手上的球,所以通常用不到「コ」的表現,除了預告思考或話題容的後方照應用法之外。

u     己方與對方之對立關係,是以「コ」和「ソ」來表現。

u     非屬於本次傳接所用的那顆球,但卻是己方和對方有共同記憶或默契的另一顆球,則以「ア」來指示。

説明文

u     「話し手」(「書き手」)與「聞き手」(「読み手」)在言語文脈中的位置是同一或融合的(融合型),「話し手」(「書き手」)如同導遊或駕駛員,向同車的旅客「聞き手」(「読み手」)介紹(ガイド)車窗外的事物。

u     一般而言,被指示的車窗外的事物都用「ソ」來表示。在言語文脈中的意涵是表達導遊或駕駛員的「中立」態度,以及被指示事物與本次旅程的「關聯性」(結束性)

u     但有時導遊或駕駛員為了強調自己對車窗外某項事物的熟悉,而使用了用來標示己方勢力範圍的符號「コ」,彷彿導遊或駕駛員索性走出車外親自站在事物所在現場説明似的,因此更有臨場感,也更教人注意。

u     如果指示的事物距離車子太遙遠,就無法使用「ソ」來表示該事物與本次旅程的「關聯性」(結束性),這時須改用「コ」,暗示將車子開到事物所在現場,再次喚起同車旅客「聞き手」(「読み手」)的注意。

u     在説明文的言語文脈中,「聞き手」(「読み手」)只是被動的立場,不與「話し手」(「書き手」)對立更沒有互動,所以沒有機會喚起雙方的共同記憶,不會有「ア」的表現。除非「話し手」(「書き手」)完全無視於「聞き手」(「読み手」)的存在,而自顧自地回憶起來。

 

正因為體悟生死無常,無限生命的道理,

我才一直提醒自己要明辨虛實,

不要浪費生命在沒有意義的動作上頭。

不以釐清觀念為前提的討論,就是閒聊,

那實在不是我每學期花十萬,

每天這樣辛苦通車去要做的事啊!

真要純聊天的話,

我還要挑對象咧!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腳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