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師 & 各位同學:
 
大家晚安
剛才在回宜蘭的車上
又想了一些關於「邏輯 與 修辭」的問題
為了怕自己又陷入「思而不學則殆」的狀態
所以請容許我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懇請不吝指教
 
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 文章也好、談話也好,語言表達的兩大構成要素,即為「邏輯」與「修辭」。「邏輯」造骨,「修辭」長肉。
  • 賦予「修辭」空間的,正是「邏輯」。
  • 「坐」「請坐」「請上坐」這三句表現的差異,主要反映在「修辭」問題上。因為三者皆不脫離「招呼對方坐下」的思考主軸。僅管不同的表現形式,一定會造成不同的意義(差異或許非常微小),但如果不偏離主軸、不與主軸背道而馳、不造成矛盾,我們還是可以把這三者放在同一個邏輯下處理。
  • 與此相對地,「屢戰屢敗」和「屢敗屢戰」這兩句表現的差異,則屬於「邏輯」問題。因為兩者表達的是兩條完全相反的思考路徑。
  • 「誤譯」的討論權限,應該只到「邏輯」問題為止。
  • 譯者的「修辭」空間,一樣要受到原文「邏輯」的規範。換句話說,斟酌何種表現形式最貼近原文的邏輯、最能忠實傳達原文邏輯的處理過程,就是「修辭」。
  • 「修辭」的單位,小至單詞、大至整個段落,甚至整篇文章。
  • 「邏輯」與「修辭」不是專屬於翻譯學的。我們平常生活中,只要是要用到語言(包括書面和口頭)表達的場合,腦中隨時都在處理這兩樣東西:「思考的脈絡為何」與「該如何表達」。
    「邏輯」不嚴謹的話,講話沒重點、易岔題、易自相矛盾。
    「修辭」不高竿的話,講話不好聽、不吸引人、不易引起共鳴。
  • 翻譯非原創,所以譯者在處理「邏輯」與「修辭」時的權限,會比原作者來得受限。但權限再小,責任依舊難逃。缺一即不成文。 

才疏學淺
大放厥詞
尚望見諒

蕾蕾
敬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腳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