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來愛上讀日語語學日本語文學相關的論文(書)
儘管現階段的我
完全沒有能力評判作者的觀點及其論述
不過 
那種先把議論的範圍、對象、用語做一個明確的界定之後
再來進行論述的問題處理方式(或者說使用語言的態度)
會讓有某種程度潔癖的我
在閱讀時感到安心和舒適
 
剛拜讀完《台灣的日本語文學》(垂水千惠 著/凃翠花 譯/前衛出版 /1998.02)
正接著拜讀議題相似但出版時間晚於前者的
《日本語文學與台灣-去邊緣化的軌跡》(李郁蕙/前衛出版 /2002.07)
看到不同的作者  基於不同的立場  用不同的角度
來討論(幾乎是)同一個"素材"
真是讓我眼界大開
感受得到兩位作者在提出任何一個想法或
遣用任何一個字詞時
都是那樣的戒慎恐懼且有憑有據
 
也不知道是因為每天關在屋裡
"聽"這些謹慎使用文字語言的人的"說話"叫我"聽"成了癮
我開始不太願意把時間花在聆聽或進行"不嚴謹"的對話上
才導致在我日常生活中與"人"(甚至是家人)的對話越來越少
(或許人家也是因為同樣的理由
 所以不把時間花在和我的對話上吧 呵呵......)
 
PS.也是基於上述理由
     所以當發現書裡出現編輯、校對上的錯誤時
     更覺得不可原諒
   (儘管我自己也做過編輯工作,也曾犯過更多更大的荒唐錯誤......)
     編輯的專業素養
     可是左右著一大群人探求真理的路線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貓腳印 的頭像
    貓腳印

    貓腳印

    貓腳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